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关注▏一大波新基建投资清单出炉,“34万亿”与“四万亿”有何异同?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目前,已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总投资额33.83万亿元。从已披露具体投资计划的地区来看,基建投资是各地投资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地区基建计划投资额甚至占到了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向好,全国新一轮项目投资开工热潮即将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发现,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云南四川重庆宁夏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这份投资清单共包括10326个项目,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另有8个省份公布了年度投资额,合计约2.79万亿元。

此外,尚未公布项目投资计划地区,正在加快谋划储备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如安徽要求各地抓紧申报2020年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贵州要求各地于2月14日前报送第一批储备项目。

“今年投资力度肯定会加大。”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其实从去年四季度基建投资就已开始发力加之目前工作重心是抗疫情和稳增长并重预计地方还将陆续出台稳投资项目,以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

基建投资是主基调

从已披露具体投资计划的地区来看,基建投资是各地投资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地区基建计划投资额甚至占到了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以重庆为例,2020年将推进924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7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34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共包括交通、市政、水利、生态环保、能源、通信等项目367个,计划投资约1.45万亿元,占总投资额的比重为85%。

云南则专门推出聚焦于基础设施领域的“双十”重大工程,总投资额约3.6万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占比过半,总投资约2万亿元。

“相比消费拉动,基建投资作用机制更直接、政策见效更快。其次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农村等短板领域,基建投资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刘学智认为,从1、2月份经济数据看,叠加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以基建稳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

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亦释放出这一信号。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除在建项目与新开工项目外,很多地区都披露了规模相当可观的前期准备项目。比如山东公布了88个重大准备项目,河北安排了143个前期项目,占到总项目近三成的比重,表明地方为对冲经济潜在下行风险作了一定的项目储备。

新基建新在哪里?

传统基建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导致过剩浪费和“鬼城”现象。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四“新”:

一是新的地区。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0.6%,而发达国家平均约80%,中国还有很大空间,但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我们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71%时,新增2亿城镇人口的80%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60%将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7个城市群,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对人口流入地区,要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不搞终身追责制,以推进大规模基建;但对人口流出地区,要区别对待,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

二是新的主体。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

三是新的方式。基建投资方式上要规范并推动PPP,避免明股实债等,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四是新的领域。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型产业“新基建”包含7大领域: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其实“新基建”是去年提出来的概念,但现在是疫情当下,全球经济又处于一轮发展担忧当中,所以,市场预期各国、各地方政府都会加大“基建”投入,所以,“新基建”又被市场拿出来重新审视一番。

三省份紧急扩容疫情相关项目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多地公布的重大项目投资清单中,与疫情相关的项目投资紧急扩容。

比如,江苏省安排了10个民生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58亿元,特别是为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增安排了南京市第二医院(省传染病医院)扩建等公共卫生项目;广东省将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环保、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抓紧谋划储备一批新的项目,补充纳入今年的重点项目计划统一管理。

不止是经济大省,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西部省份,也加大了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力度

据悉,针对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甘肃省发改委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研究谋划了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物资储备、冷链物流等领域补短板项目将近100个。

“疫情目前已基本控制住了,但扩大内需的任务还是很艰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山表示,在基础设施四梁八柱已经搭建起来、峰值已过的情况下,不能为了花钱而花钱。各地政府更不能走大水漫灌盲目刺激的老路而是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将资金投入到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等短板领域这才是符合新时代的投资方向

万亿投资钱从哪里来?

项目投资清单已定,接下来就是与疫情赛跑,如何把损失“抢”回来?

为确保疫情过后一批重点项目立即开工复工,各地可谓开足了马力。河北省要求各市领导包联536项省重点项目,务必要在6月底前全部实现项目开工建设。黑龙江实行“百大项目”即报即审即批,几天时间利用9条政策容缺审批了18个重点项目。

不过,大家都提到同一个问题:万亿投资钱从哪里来?

从已披露的信息看,不少地方的项目投资额较往年有所上浮。与2019年相比,重庆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个数、总投资均提高30%以上,特别是新开工项目个数、总投资分别提高近70%和40%。江苏年度计划投资54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亿元。

地方政府获取项目资金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财政拨付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目前大概占到45~50%的比重。其中后者主要包括一般债、专项债,平台债、平台贷,PPP等。但现在财政收入和基金收入下降,地方政府财力本就吃紧,预计财政资金空间有限,接下来就看融资渠道的空间有多大。

2月24日,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欧文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有效的投资。

不过,地方债空间也有限。经过2008年底四万亿经济刺激我国的宏观杠杆率从142%增加到2017年的256%当时形成的部分地方债到现在还在化解

需求可能是无限的,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有限的,有效合理配置稀缺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建投资不仅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更是一种关系民生福祉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要量力而行、可持续更要尊重市场规律和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据悉,为多渠道筹措资金,北京市明文规定,以民间投资为主的社会投资项目投资占比不低于70%。山西省则联合国开行山西分行建立了战疫情稳投资补短板专项,确保项目能贷应贷尽贷。

记得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和汶川地震对经济的冲击,中国开启了“四万亿刺激方案”。虽然4万亿投资带动了GDP的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连续的降准、降息,2009年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大增了27.7%。同时,2009年新增贷款规模达 9.59万亿元,相比2008年的4.9万亿元几乎翻了一番。

“大水漫灌”带来的后遗症十分明显比如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带来了一波房价的暴涨。对此,吴晓波频道表示出了一定的担忧:有这么惨痛的教训在如今的34万亿着实令人有些担心是否会走当年4万亿的老路?

1

END

1

■本文依据21世纪经济报道、泽平宏观吴晓波频道高禾投资等综合,媒体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相关阅读推荐

经济纵横▏2019年全国城市GDP20强,多个城市竞争胶着
经济动态▏全国各地当前经济形势研读,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普遍回落
杂谈▏当前实体经济为什么十分困难?
溪流笔谈▏解读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蓝色经济
专家视点▏刘鹤:没有对文革灾难的反思,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纵横▏凛冬将至,民企如何突围?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1216344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